艾则孜·阿布都热西提局长说,这次塔克拉玛干锁边任务涉及的生物治沙区域,均采取打井抽取地下水的方式进行灌溉。 资料显示,于田县年降水量仅47.7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432.1毫米,地下水的补给几乎均来自高山融水和几条季节性河流。那么在新增的生物治沙区域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会不会对已有的绿洲和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呢? 气候变暖给塔克拉玛干沙漠带来了更多的高山积雪融水,也给于田带来了更多的地下水资源,让生物治沙切实可行。2024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合防沙治沙实际工作,针对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5个地州,制定9条支持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行动和阻击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向社会释放出强烈信号,鼓励和支持全民参与防沙治沙建设。 如何锁边之二:梯田+发展沙地产业+确权 这是奥吐拉加依村,和于田县唯一不断流的克里雅河直线距离约3公里。村里早就修建起长达30多公里的水渠将河水引入耕地灌溉,像这样的地方被称为沙漠绿洲。站在门口的小姑娘叫迪拉热,小姑娘的爷爷就是买托合提· 胡加。 有资料显示,整个于田县的国土面积是4.032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三分之一个浙江省,但平原绿洲只占5.5%,人均耕地面积仅1.73亩。买托合提· 胡加说他家这两亩地年产2000斤小麦,带来的经济收入很有限。30多年前,他就开始到沙漠深处去寻找有经济价值的中药材——大芸,又叫肉苁蓉。 在深入塔克拉玛干260公里的沙漠腹地、克里雅河下游河畔,有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村庄,叫达里雅布依。村民们过去一直靠放牧和挖野生大芸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买托合提·胡加也来到这里寻找野生大芸。他说当时交通不便,往返一次达里雅布依要1个月的时间,风餐露宿,非常辛苦。 2010年前后,买托合提·胡加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会了人工种植大芸,并承包了300亩荒地,从此人工种植大芸成为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按照今年的市场价格,新鲜大芸一斤能卖4块多,买托合提·胡加的毛收入约有十几万。买托合提·胡加或许不会知道,人工种植大芸成功不仅给改善了他家的生活,更给于田县的防沙治沙工作带来了重要的转机。 买提库尔班·玉素莆退休前是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的副局长,他说过去尽管人工种植大芸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民也有积极性,但在开垦荒地、抽取地下水等方面,国家均有严格的限制,再加上于田县经济相对落后,也很难吸纳足够的资金进行大面积的推广。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实施,新疆出台的治沙九条支持政策,为于田县全民参与治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艾则孜·买提肉孜是塔吾乃尕孜村的村民,也是塔吾哈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说自己父亲也是在2010年前后开始种植大芸,并积累下财富,艾则孜·买提肉孜接手后不仅将种植面积扩大,还和几位农民一起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和种植合作社。 艾则孜·买提肉孜说,这次他的合作社也参加了塔克拉玛干边缘阻击战,主要方式就是大面积承包荒漠沙地,在种植红柳、梭梭等植物固沙的同时接种大芸,他们期待在未来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在新疆制定的治沙九条措施中,对防沙治沙土地使用权作出了这样规定:用沙化国有土地从事治沙活动的,可以享有不超过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权。金融机构对防沙治沙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以办理抵押贷款。鼓励当地农牧民在离村庄较近的沙区,优先从事防沙治沙,取得土地使用权,地方政府做好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让农牧民成为防沙治沙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