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天剑狂刀私服发布 >

《昭和64年》:不是警察和罪犯对决,而是组织与个人的矛盾(2)

时间:2025-04-28 12:08来源:8N.org.Cn 作者:天剑狂刀私服 点击:

日本人写的故事里常爱赞美执着,《昭和64年》里也有这样一个来自“执着”的泪点。被害者雨宫翔子的父亲雨宫芳男是唯一通过电话听到过绑架犯声音的人。凶手就在本县,声音是唯一的线索,警方束手无策。雨宫拿着全县黄页,按五十音顺序一个个拨通电话,对方声音不符就在黄页上划掉,全县数十万户,他硬是凭着笨办法锁定了凶手。

既是受害者、又是罪犯;即是罪犯、又是父亲……人物的多重面向,我们倒是在各处屡见不鲜了。警察是份工作,每个警察又是活生生的人。罪案故事那么多,《昭和64年》在编织真实复杂的人情网络,以及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束缚这两点上,非常耐心。

耐心,或许是欣赏这个故事所必须的。在《昭和64年》前段的大半部分时间里,叙事在主要案件的外围兜转,形成一种隐忍不发的压抑氛围。最后的爆发,在于用单纯的念头战胜世俗的考量。这种爆发在积蓄成熟的克制和无可奈何的情绪中,更显可贵。

一部《昭和64年》,是横山秀夫作家生涯的集大成之作,电影试图通过如实还原大部分细节,以接近原作的磅礴感,但线索多进展慢,或许会让没读过小说的观众感到乏味。结局的添笔,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但与原作对照,就成了败笔。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