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天剑狂刀BT页游 >

逃离大厂,他们涌向大专院校当老师(2)

时间:2025-04-17 10:48来源:8N.org.Cn 作者:天剑狂刀私服 点击:

从大厂到大专,对小托来说,算是对父母期待的一种 " 妥协 "。转行前,她在深圳一家互联网大厂做运营,和许多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一样,她要忍受通勤、租房和生活的无限压缩。加班是常态,偶尔会到十一、十二点。

为了回应父母 " 稳定 " 的期待,她退居二线一所大专做教师,入职行政岗。日常工作变成写宣传稿、收发文件。

对她来说,那些在大城市高强度工作的时光,也代表着自由和成长。"(小城市)生活节奏,包括城市的人文气息是完全不一样的,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失落。" 大专院校的编制内氛围也让她感觉到压力," 互联网(工作)单纯消耗的是脑力,这里更耗费的是心力。" 小托说,相比之下,互联网公司的人际关系更单纯,到了大专院校,为人处事的能力显得更重要。

对行政工作来说,之前大厂讲究的投入产出比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她的领导多为 70 后," 你去跟他讲投入产出比,他只会觉得你没有集体意识和集体精神。"

在大专院校,老师的排课是由教研室决定的,分到的课程可能跟自己的专业背景并不相关。芒果的本科、研究生学的都是新闻传播,应聘的专任教师岗位也是新媒体相关,但这学期,她要给学生上《出版企业管理》。

她相当于 " 现学现卖 "。芒果说,为了备课,她找管理学院的一位老师要了教案,在模版基础上做修改。再去网上找到相关课程先学一遍,整合一些出版相关的案例,做好 PPT。

同样转行做大专教师的杨雨晴也面临相似的难题。她目前在大专院校带的课程是《商品图片美工》和《图片处理》,都是和 PS 有关系的。但她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和设计产生的交集是工作之后——她做策划主管需要审稿,给设计稿提意见。现在,她也需要先自学一遍再教给学生。她感觉压力很大," 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起步 "。

不过,现实里越来越多人想要挤上这条 " 长征 " 路。2022 年,录取芒果的那个二本院校专任教师岗位,从去年起,最低学历要求从硕士上升到了博士。民办院校的竞争也比以往更激烈,芒果说,前段时间,她的朋友被公司裁员,她陪着对方去过线下招聘会,一家民办院校的展台前,排队的人居然是最多的。

围城内外

杨雨晴在被裁员前,从没想过要从那家私企离开。2012 年本科毕业后,她就进入企业做市场文案策划工作。9 年里,她从职员做到主管、经理,并在本地一所大学读了 MBA。2021 年被通知裁员时,她管理的团队已经有四五十位成员。

相比芒果,她没有那么幸运。她现在工作的这所大专在异地,杨雨晴不得不带着孩子和妈妈到邻市生活。学校规定新教师要坐班三年,从周一到周五都要到校,并承担相应的行政工作。为了以后顺利评职称,杨雨晴还兼任了辅导员。

逃离大厂,他们涌向大专院校当老师

●杨雨晴在社交平台记录自己的转型。讲述者供图

2023 年入职至今,她暂时还没有享受到大专老师的悠闲。相反,她的时间被塞得满满当当。开会的会议记录、办公用品的领取和分发、财务报销、固定资产盘点、给学生盖公章,各种杂活都落在她身上。唯一的好处或许是,下班之后不会再接到工作电话。

她觉得公立大专就像一座围城,许多人进来之后,才发现它并不是想象中那样轻松。

对于许多大专院校,带学生参加比赛才是重要任务。有些院校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停课去备赛。芒果的教研室主任告诉她,比赛如果能拿成果,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学校未来如果要升级,从大专升成本科,这些都是考核标准。

相应的,老师评职称时,带队参赛的成绩被视为 " 标志性成果 ",是重要加分项。杨雨晴说,这也导致了大专老师之间的内卷:尽量多的参加比赛,或者和有资源参加更高级别比赛的老教师抱团," 内卷这个事不可避免 "。

站在大专老师 " 打怪升级 " 的视角上看,教学似乎是最不重要的一项。不止一位老师提到,在评职称的时候,教学只是基础项,只看重课时量,至于具体质量如何,并不作为评价标准。一位老教师告诉杨雨晴,上课是个 " 良心活 "。

但比起应届就进入大专,杨雨晴对 " 职称 " 没有太强的执念。她说,就算评上教授,工资也不会比企业更高。她更能跳出这套规则来看事情,选自己更舒适的工作节奏。

相比起带比赛,杨雨晴更愿意享受教学的过程。从一开始磕磕绊绊教课,到今年上课的状态越来越得心应手。她觉得自己的课堂更接地气:10 年的工作经验让她能拿出许多真实的案例,讲设计、讲方案。毕竟经历过数个客户的奇葩要求,她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如何使用工具去解决具体的人的需求。

但她也不可避免地有过离开的念头。从一个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忽然来到陌生的城市,她和家人都要面对现实上的困难,她的母亲为了帮她照顾小孩,除了买菜做饭,几乎不怎么出门。

她有时候感觉自己被编制困住了。努力两三年才 " 上岸 ",拿到一张入场券,想要舍弃的沉没成本太高了。另外,如果再回到企业,可能个人的生产力也回不到从前了。大专的运转速度是慢的,一项工作内容可能以三年、五年为计量单位,和企业是完全不同的规则。更何况,她已经 34 岁了,无论是考公还是在企业,都到了 " 枯荣线 "。她没有勇气再次将自己推向岔路口。

逃离大厂,他们涌向大专院校当老师

●资料图 IC photo

离开追求革新与变化的企业,进入高校体系后,许多人会有强烈的停滞感。芒果转行做大专老师还没一年,暂时没有为此感到焦虑,但她害怕自己的经验会过时。下个学期,她要给学生上新媒体的课,她有信心能给他们带来以往老师没有传递过的新认知:比如互联网的投流机制是怎样的,比如自媒体的变现,把学生从理论引向实践的层面。

但 5 年之后、10 年之后,自己还有最新的经验带给学生吗?不久前,她和互联网行业的前同事吃饭,听说一些平台的流量推荐机制又变了。

学生们的课堂回馈也令人失落。芒果说,她有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在舞台上全开麦演唱的爱豆,但底下大部分是无动于衷的 " 僵尸粉 ",回应寥寥。

------分隔线----------------------------